大号消费“空姐遇害”被批-别为流量节操都不要了

大号消费“空姐遇害”被批:别为流量节操都不要了
不是所有热点都可以随意蹭,也不是什么话题都可以做成流量生意。
▲“二更食堂”公号惹众怒文章推送页面。
  文 | 新吾
  昨日,空姐遇害案正式告破,据@平安郑州确认,犯罪嫌疑人刘某华溺水身亡,尸体已确认。
  但就在案件告破的前一晚,正当大家处于悲伤与沉痛之中时,自媒体大号“二更食堂”却用一篇《托你们的福,那个杀害空姐的司机,正躺在家数钱》惹恼了公众。
  文章不顾逝者尊严与家人感情,用词大胆、媚俗,甚至出现不堪的色情想象,被网友批评是“拿悲剧做营销”。当晚,该自媒体发文致歉。5月12日,浙江省、杭州市网信办也联合约谈“二更食堂”负责人,要求严肃处理有关责任人,并限时提交整改报告。
  空姐遇害事件上,人们表达对受害者的同情,谴责凶手,或呼吁案件尽快告破,都是讨论此事的正确姿势。
  但涉事自媒体用写小说的手法编造空姐遇害细节,措辞夸张露骨,给人以很大的不适感。虽然表面上看也是在表达关切,但失当的表达或许也表明,它在乎的并不是一个被残害的生命。

  “二更食堂”的做法,是此次蹭热点事件吃相最难看的。除此之外,还有些自媒体的做法同样欠妥,如有公号拿遇害者身高或美貌做文章;还有网络截图显示,某自媒体为获得百万流量喜不自胜。这些行为有违基本的生命伦理,不仅是对逝者的“二次伤害”,也无益于社会良善风气的塑造。
 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和自媒体时代,内容的传播介质确实发生了不小的转变,有些自媒体趁势兴起,成为“大号”。
  “大号”不仅意味着影响力,也意味着可以变现——实际上,自媒体本身就是一种商业模式。变现压力也会变成流量焦虑。而蹭热点话题,就成了有些自媒体获取流量的绝佳方式。

  但在此过程中,有些自媒体为抓人眼球,叙事向三俗看齐,观点以极端为鹄的,突破媒体伦理与公序良俗。无论是在江歌案中喊打喊杀,还是在空姐遇害案中“绘声绘色”,都是其体现。
  本质上,自媒体带了“媒体”二字,就该遵守媒体伦理,不是所有热点都可以随意蹭,也不是什么话题都可以做成流量生意。空姐被害,“二更食堂”凭“脑补”当起“断案先生”,且行文粗鄙,就有违这层伦理。

  在此情况下,这些自媒体大号更应有这样的角色认知:它写了什么,传递了什么事实,表达了什么态度,都应考虑其社会后果,而不是为了流量,将基本的操守弃之脑后。
  “二更食堂”负责人被约谈,公号被微信平台封号7天,是其为发布低俗文章付出的应有代价。这无疑也对其他自媒体提出警示:自媒体再怎么追求流量,也不能忘了责任担当,不可让流量生意压过了人性伦理。
  □新吾(媒体人)
  相关新闻
  事件进展
  滴滴:顺风车平台业务全国停业整改一周
  郑州警方通报空姐遇害案:嫌疑人弃车跳河 正搜捕
  滴滴司机涉深夜杀死空姐 嫌犯爷爷:他常夜不归宿
  空姐遇害案嫌犯邻居:村里人大多怕他 曾扬言杀人
  空姐遇害案嫌犯无犯罪前科 或从事运动健身行业
  家属说法
  滴滴悬赏百万寻凶 遇害空姐父亲:故作姿态
  乘滴滴遇害空姐父亲:女儿挨十多刀 大动脉被割破
  空姐夜乘滴滴被害 其父:闺女被发现时身上有精斑
  滴滴回应
  空姐打顺风车遇害 滴滴公司悬赏100万寻疑凶司机
  滴滴再回应空姐遇害:车主通过背景审核才能接单
  媒体热评
  空姐乘滴滴顺风车遇害 平台要承担责任吗?
  新京报评空姐乘滴滴遇害:别让追责变成找人背锅
  滴滴悬赏百万抓杀空姐嫌犯 环球时报:行为不合法